【暑期“三下乡”】滁院学子三下乡:追寻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赴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寻访

作者:陈悦发布时间:2023-07-13浏览次数:10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句话诞生于73年前,为了纪念一场战役的胜利——渡江战役。眼前的一江春水,当年何等惊心动魄,如今已是最美的风景。

7月1日上午,小队到达了渡江战役纪念馆门口,站在纪念馆前,我们就感受到了庄严的气息。广场上,仡立着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五位老一辈革命家的雕像,让人肃然起敬。渡江战役又称京沪杭战役,是我军继三大战役后的又一次大规模行动。此役共歼国民党军43万多人,解放了南京、杭州、上海、武汉等大城市和苏、浙、赣、皖、闺、鄂广大地区。这一胜利,为进军华南、西南创造了有利条件,加速了全国的解放。为了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学习党史号召,本暑期实践小分队前往了合肥渡江纪念馆学习党史。

队员们进入纪念馆参观后,发现有战前形势厅,战役决策、部署和准备厅,突破千里江防占领南京厅,围歼逃敌解放武汉南昌攻占上海厅,人民支前厅和英烈业绩厅六个展厅,通过图片、文字、油画、地图、报纸剪片、音像资料等形式,全面展示了闻名中外的渡江战役,再现了73年前渡江战役的场景。

重回“历史现场”,启发现在,深植对人民的热爱。“最后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去上战场。”解说员望着支前群众雕塑,动情地介绍,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为了支援渡江战役,解放区群众倾力奉献,给渡江大军筹粮草、送船只、献牛马、出民工、疏航道、上战场,总计筹粮30多万斤,筹草50多万担,组织船只8000多只,贡献木料、毛竹、门板各5000多条块,还有棉絮4000多斤,基本上做到了应征即征,应有尽有。这些乡亲不仅参与了战前准备,更在渡江战斗中驾船扬帆,不顾生命危险护送部队过江。在解放区群众的大力支援下,成千上万只木船以排山倒海之势,浩浩荡荡横渡长江。习近平总书记参观渡江战役纪念馆时,强调了渡江战役的伟大意义和对中国革命的重要贡献。他指出,渡江战役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次战役,它标志着我党我军实现了从游击战争向运动战争的转变,极大地壮大了我军力量,为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渡江战役的胜利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正确领导下的结果,体现了我党我军的英勇斗争精神和优良传统。渡江战役不仅展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和组织能力,更凝聚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渡江战役的胜利,将中国革命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为全国范围内的解放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纪念馆的参观过程中,队员们深入学习了渡江战役的历史背景、战斗经过和取得的成果。通过展览和解说员的介绍,他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渡江战役对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意义,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有了更加坚定的信念。

参观结束后,队员们进行了座谈交流,分享了各自的感想和体会。他们纷纷表示,通过学习渡江战役的历史,他们进一步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感,深切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所做出的艰辛牺牲。他们表示将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回到校园后,小队将继续组织开展学习党史、爱国主义教育的活动。他们决心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弘扬革命传统、发扬优良作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滁院学子三下乡:追寻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赴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寻访-社会实践 (dxswb.com)

终审人:吴文杰